老北京過年這些講究你知道嗎?這個人誰都不敢得罪

2018年2月8日訊,今靜電除煙機兒個是臘月二十三,北方人的“小年”,也是“大年”的前奏和序曲。從這一天起,春節就越來越近,傢傢戶戶開始緊鑼密鼓地忙年啦。

二十三,糖瓜粘

民謠曰:二十三,糖瓜兒粘。是說要把灶王爺的嘴給粘上!傳說,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來的“福爾摩斯”,明察人間善惡。

每年臘月二十三,他要給玉皇大帝打“小報告”,三十晚上再回來,對各傢進行獎懲。

為瞭免遭玉皇大帝責難,老百姓用糖瓜兒給灶王爺抹一抹嘴。北京有句歇後語,灶王爺升天——好話多講。

關東糖是用麥芽糖做的糖棍兒,扁圓形的叫“糖瓜兒”。冬天把它放在屋外,糖瓜兒“凍”得瓷實,吃得時候牙一咬,嘎嘣脆、倍兒甜。

二十四,掃房子

祭過灶王爺,臘月二十四就是大“洗”之日,叫“掃房日”或“撣塵日”。

這一天,傢傢戶戶都要清掃房子、拆洗被褥,為迎接過年做準備。

北京日報資料圖

按照北京人的說法,“塵”與“陳”諧音,這天掃去傢裡的塵土,就能掃去舊一年的“晦氣”、“窮運”。

您要是想偷懶啊,可得小心來年瘟神上身。“臘月不掃塵,來年招瘟神”,正是這個講究。

二十五,磨豆腐

在中國,年俗各地有差異,但誰都離不開吃的。掃完房子、囤完年貨,就開始準備各種各樣的美食啦。

北京人過年的餐桌上總少不瞭一樣兒——豆腐。“豆腐”不止好吃,諧音“兜福”、“鬥福”,意味著幸福和福氣。

二十六,割年肉

過年準備年貨,肉是必不可少的。俗話說,“臘月二十六,殺豬割年肉。”

按照老習俗,過年期間各傢商鋪都關門,過瞭“破五”才開張。如果不多準備幾天吃食,那您到時候可要捉急瞭。

北京人還有個老理兒,講究在除夕前把一切該切的東西都切出來,在初一到初五期間就不再動刀瞭,動刀剪是不吉利的。

農貿市油煙分離機場,葉用才1983年2月1日攝

所以,年前各傢不僅要把雞、鴨、魚肉都準備充足瞭,至少還要做足夠吃一個星期的吃食。從臘月二十六開始,年夜飯就陸續“出鍋”。

吃年肉的講究,很多傢裡要吃紅燒肉,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,紅燒肉代表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、富裕十足。

二十七,宰年雞

臘月二十七,宰年雞,有吉祥如意的彩頭。

過去,甭管是大戶人傢,還是普通百姓,都要在這一天宰殺自己的傢禽。因為“雞”與“吉”諧音,有大吉大利的兆頭。

1956年,農民在北京西郊農貿市場上賣雞、魚

早些年,宰年雞的時候有個講究,不能悄悄地殺,得有點小動靜。逮雞時攆得雞到處亂飛,叫聲要讓街坊鄰居都聽見。

那意思很明白,就是向街坊鄰居們宣告,今年我傢有雞肉吃,而且是“大吉大利”的雞肉哦~

二十八,把面發

準備過年的主食,當然少不瞭饅頭。

過去,還沒有發酵粉,一般人傢裡蒸饅頭之前都要先發面。然後蓋上棉被子,保持溫度“捂”一宿,等第二天一早才能蒸饅頭。

臘月二十八這天,北方地區有些傢裡已經蒸好饅頭瞭。北京人比其他地方都慢半拍,等到這天才開始發面。

“把面發”,重在一個“發”字,取其諧音,是為瞭討個口彩,寓意新的一年裡日子升發,事業發達。

發面講究要用“面肥”,就是把頭一天和的面留一小塊,為下一盆面當發酵引子。再和面的時候摻進去,就能把面發得又肥又好。

二十九,蒸饅頭

二十八發好瞭面,二十九就要蒸饅頭瞭。

北京人過年蒸的饅頭種類多樣,有佛手、金魚、小兔子、小刺蝟、鯉魚、寶葫蘆……還有花卷和豆包。

滿族人的傢裡,要蒸喜餅、棗泥方糕、如意卷等;回族人傢裡,“撒年糕”則少不瞭。

北京人的年糕,是用黃米面、江米面和各種果脯幹果制成的,黃、白兩色代表“金”、“銀”,寓意金銀滿堂,並有“一年更比一年高”的意思。

除瞭蒸饅頭,炸貨也是北京靜電抽油煙機人過年不可或缺的。炸豆腐、炸排叉兒、炸丸子,回族人還會炸撒子。

“丸子”寓意“闔傢團圓”,北京人過年的餐桌上,幾乎頓頓都有。一來寓意好、味道佳;二來流水席上,抓幾個丸子、澆點高湯、勾上芡,就是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。

大年三十,鬧一宿

置辦好年貨,忙完年,就等著除夕“守歲”鬧一宿瞭。

除夕這天,北京的大街上空空蕩蕩的,各傢各戶都響著砧板上剁肉餡的聲音,主婦們在廚房裡忙著和面,調餡兒。一傢老小搟面皮、包餃子,其樂融融。

各地的年夜飯各有講究,北京人的年夜飯有兩樣東西不能少。一個是火鍋,一個是魚。

熱氣騰騰的火鍋,象征著來年“紅紅火火”;魚則預示著“年年有餘”的好彩頭。

傳說,這天夜裡神仙都會下凡,所以傢傢戶戶的大門要敞開著,迎接各路神仙。為瞭不沖撞神仙,一傢老小還得在大堂“守歲”。

時代變遷,春節前的這些老禮兒,您都還記得嗎?

來源:微信公眾號 芝麻匠通訊社


2018年2月8日訊,今兒個是臘月二十三,北方人的“小年”,也是“大年”的前奏和序曲。從這一天起,春節就越來越近,傢傢戶戶開始緊鑼密鼓地忙年啦。

二十三,糖瓜粘

民謠曰:二十三,糖瓜兒粘。是說要把灶王爺的嘴給粘上!傳說,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來的“福爾摩斯”,明察人間善惡。

每年臘月二十三,他要給玉皇大帝打“小報告”,三十晚上再回來,對各傢進行獎懲。

為瞭免遭玉皇大帝責難,老百姓用糖瓜兒給灶王爺抹一抹嘴。北京有句歇後語,灶王爺升天——好話多講。

關東糖是用麥芽糖做的糖棍兒,扁圓形的叫“糖瓜兒”。冬天把它放在屋外,糖瓜兒“凍”得瓷實,吃得時候牙一咬,嘎嘣脆、倍兒甜。

二十四,掃房子

祭過灶王爺,臘月二十四就是大“洗”之日,叫“掃房日”或“撣塵日”。

這一天,傢傢戶戶都要清掃房子、拆洗被褥,為迎接過年做準備。

北京日報資料圖

按照北京人的說法,“塵”與“陳”諧音,這天掃去傢裡的塵土,就能掃去舊一年的“晦氣”、“窮運”。

您要是想偷懶啊,可得小心來年瘟神上身。“臘月不掃塵,來年招瘟神”,正是這個講究。

二十五,磨豆腐

在中國,年俗各地有差異,但誰都離不開吃的。掃完房子、囤完年貨,就開始準備各種各樣的美食啦。

北京人過年的餐桌上總少不瞭一樣兒——豆腐。“豆腐”不止好吃,諧音“兜福”、“鬥福”,意味著幸福和福氣。

二十六,割年肉

過年準備年貨,肉是必不可少的。俗話說,“臘月二十六,殺豬割年肉。”

按照老習俗,過年期間各傢商鋪都關門,過瞭“破五”才開張。如果不多準備幾天吃食,那您到時候可要捉急瞭。

北京人還有個老理兒,講究在除夕前把一切該切的東西都切出來,在初一到初五期間就不再動刀瞭,動刀剪是不吉利的。

農貿市場,葉用才1983年2月1日攝

所以,年前各傢不僅要把雞、鴨、魚肉都準備充足瞭,至少還要做足夠吃一個星期的吃食。從臘月二十六開始,年夜飯就陸續“出鍋”。

吃年肉的講究,很多傢裡要吃紅燒肉,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,紅燒肉代表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、富裕十足。

二十七,宰年雞

臘月二十七,宰年雞,有吉祥如意的彩頭。

過去,甭管是大戶人傢,還是普通百姓,都要在這一天宰殺自己的傢禽。因為“雞”與“吉”諧音,有大吉大利的兆頭。

1956年,農民在北京西郊農貿市場上賣雞、魚

早些年,宰年雞的時候有個講究,不能悄悄地殺,得有點小動靜。逮雞時攆得雞到處亂飛,叫聲要讓街坊鄰居都聽見。

那意思很明白,就是向街坊鄰居們宣告,今年我傢有雞肉吃,而且是“大吉大利”的雞肉哦~

二十八,把面發

準備過年的主食,當然少不瞭饅頭。

過去,還沒有發酵粉,一般人傢裡蒸饅頭之前都要先發面。然後蓋上棉被子,保持溫度“捂”一宿,等第二天一早才能蒸饅頭。

臘月二十八這天,北方地區有些傢裡已經蒸好饅頭瞭。北京人比其他地方都慢半拍,等到這天才開始發面。

“把面發”,重在一個“發”字,取其諧音,是為瞭討個口彩,寓意新的一年裡日子升發,事業發達。

發面講究要用“面肥”,就是把頭一天和的面留一小塊,為下一盆面當發酵引子。再和面的時候摻進去,就能把面發得又肥又好。

二十九,蒸饅頭

二十八發好瞭面,二十九就要蒸饅頭瞭。

北京人過年蒸的饅頭種類多樣,有佛手、金魚、小兔子、小刺蝟、鯉魚、寶葫蘆……還有花卷和豆包。

滿族人的傢裡,要蒸喜餅、棗泥方糕、如意卷等;回族人傢裡,“撒年糕”則少不瞭。

北京人的年糕,是用黃米面、江米面和各種果脯幹果制成的,黃、白兩色代表“金”、“銀”,寓意金銀滿堂,並有“一年更比一年高”的意思。

除瞭蒸饅頭,炸貨也是北京人過年不可或缺的。炸豆腐、炸排叉兒、炸丸子,回族人還會炸撒子。

“丸子”寓意“闔傢團圓”,北京人過年的餐桌上,幾乎頓頓都有。一來寓意好、味道佳;二來流水席上,抓幾個丸子、澆點高湯、勾上芡,就是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。

大年三十,鬧一宿

置辦好年貨,忙完年,就等著除夕“守歲”鬧一宿瞭。

除夕這天,北京的大街上空空蕩蕩的,各傢各戶都響著砧板上剁肉餡的聲音,主婦們在廚房裡忙著和面,調餡兒。一傢老小搟面皮、包餃子,其樂融融。

各地的年夜飯各有講究,北京人的年夜飯有兩樣東西不能少。一個是火鍋,一個是魚。

熱氣騰騰的火鍋,象征著來年“紅紅火火”;魚則預示著“年年有餘”的好彩頭。

傳說,這天夜裡神仙都會下凡,所以傢傢戶戶的大門要敞開著,迎接各路神仙。為瞭不沖撞神仙,一傢老小還得在大堂“守歲”。

時代變遷,春節前的這些老禮兒,您都還記得嗎?

來源:微信公眾號 芝麻匠通訊社
C288F77B5A4E97CB
arrow
arrow

    rbb139pt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